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 作文

看见

时间:2024-12-31 16:31:53
看见

看见

看见1

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人们说的天空蓝,是我记忆中那团白云背后的蓝天,我望向你的脸,却只能看见一片虚无,是不是上帝在我眼前遮住了帘,忘了掀开……

——题记

夜有点深,风有点凉,清风吹拂起窗帘的一角,也吹走我心头积压许久的烦躁、郁闷,我抬起头,眼光离开手中的书,思绪开始漂浮——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会去看什么,我能看见什么?

比如此刻,我在看我手中妈妈送给我的这本书,绿色封面充满着生命的色彩,“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八个大字黑白分明。

书中的那位不屈服于命运的女子说:

第一天,我要透过“灵魂之窗”看到那些鼓励我生活下去的善良、温厚与心怀感动的人们。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成白昼的动人奇迹。

第三天,我将在当前的日常生活中度过,到为生活而奔忙的人们经常去的地方,去体验他们的快乐、忧伤、感动与善良。

我不需要用“假如”一词,我自有眼睛,可以去看,那么我又能看见什么?

我仿佛看见一个孤独无助的影子,在角落中默默落泪。她看不见,她听不见,她埋怨着这个世界,悲怨地发泄着怒气,因为她不能像普通孩子那样欢乐。

我仿佛看见沙利文老师翩然而来,点亮了烛火,照亮了海伦那曾经漆黑一片的空间,带来了叫做“光明”与“希望”的种子,撒播在海伦的心田。

于是,我看见一个比谁都渴望光明的人,站在自然里,看蓝的天,看白的云,看绿的草,看粉的花,渴望与翩跹的蝴蝶共舞,与嬉戏的蜜蜂追逐……

我看见一只搏击风浪的海燕,当命运的风雨向她袭来,她擦干眼泪,在风风雨雨中顽强地坚持着,不屈于自身的缺陷,超越自己,超越极限。

命运痛伤吻我,我回报以歌。这就是海伦·凯勒。

在87年无光、无声的时间里,海伦凭着一颗不屈不挠的心,用双手读出了美妙的文字,听到了天籁之音,“看见”了这个多彩的世界,还用双手填满了一个个本应空虚的生命……

合上书页,我嗅到了小雏菊的清香。微闭双眼,我听到了热爱生命的旋律。

我终于明白,上帝不是忘了掀开眼前的帘,而是希望借这层帘,让我们更清楚地看见世界。

看见2

故宫博物院雕塑馆藏着这样一件文物——北齐白石佛。这是一个高两米多的雕像,人们只能去仰视他,看到的是一个慈眉善目的佛。而当年被故宫博物院收藏时,工作人员与之平视,发现他的嘴是撇着的,样子很不开心。

原来,当时的工匠考虑到人们会从下而上的观赏。而从下边往上看嘴巴越是撇就越是慈祥,这故事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也告诉了我们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我们用眼睛看到这世界有太多虚假的表象。

尽管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假象,但也看到了很多积极向上的现象,一次又一次的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震撼。

班里一c姓学生,总是成绩排在后三之列,贪玩,课堂上有时也很放肆,且爱打闹,很多人给他贴标签:“坏学生”,可他也有与之相反的一方面。每次打扫卫生,都有他的身影,做很苦、很累的活;需要到学校后勤处领什么东西或买水、卖瓶子都由他出面;有时学校里的一些活动,班长们管的力不从心,他也不去捣乱,甚至制止他人不正确的行为,他比一些班长更能“服众”,这时他不像一个坏学生,更像一个男子汉。

看着他,经常觉得自己看到了许多假象,到底这两个不同的他,哪个真,哪个假?

W打头的女生,是我校的大boss,常居光荣榜第一位,我和其他同学,总想超越,却也从未成功。自己安慰自己,这都是假象,她没有看见的那么神。一次因有事与老班商讨,到七点多才离校。走时校园一片漆黑,没有什么人了。刚到校门口,发现一熟悉身影,是她,顿时感到此人之“恐怖”。放学已经一个多小时了,她才刚结束学习。莫名的尊重之情涌来,一切都不是假象,因为我看到她的努力与付出。

就像那尊佛,尽管是假象,但它那种包容天下、慈悲为怀的神情深深的烙在我的心中。我们也许看到了不少虚伪,但人们心中的善良与奋进是永不泯灭的。

看见3

不知道为什么,我看见的世界总是黑的底色,黑的不透一丝光亮。

或许是因为我每天作息都是黎明前出门,傍晚归家,遗憾地错过了太阳。

一个雨天,我背着沉重的书包,压得我透不过气来。走在回家的路上,撑着的雨伞遮住了稍有一丝亮色的天空,而眼前的路也是习以为常的黑暗。在这样的黑暗里,有一位老者匍匐于地,体弱的他跪在地上,赤着脚,忍受着黑暗与寒雨的侵袭:雨水一滴滴打在他的身上,顺着他乱蓬蓬的头发汇成小溪流淌在刀刻般枯槁的脸上,不停息地往下渍湿了破败不堪的棉衣,水迹一大片又一大片,逐渐连成了一体。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时不时会射过来一束束耀眼的光,打在行色匆匆,不作停顿的人们身上,他们身影和伞遮住了那个蜷曲在黑暗里的灵魂。我的心像是被什么蜇痛了,快步向前,把手中的伞轻轻放在了他的面前,闪身消失在雨幕中。

方才还觉得刺骨寒冷的雨点,却不再那么的冷;没有了伞的遮挡,天空彷佛比之前大了许多。正走着,沿街的矗立的路灯忽然像一队听见了号角声的战士,齐刷刷亮了起来,照亮了路,驱走了黑。

同样的雨夜里,同样坚定的路灯,灯下就会有同样温暖的故事。在灯光照不到的角落里,有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在掩面哭泣,也许因为黑暗,她少了几分顾忌,哭声从开始的哽咽,到后来的嚎啕。这样的宣泄,不可避免地引来了越来越多的人注意。等她意识到成为众目睽睽下的焦点,遮掩已经晚了,被哭泣带出来的眼泪,鼻涕都糊在了脸上,模样狼狈极了。她顾不得去回答围观者的问题,只想着躲进屋檐下更深的阴影里,用一手严严捂住了脸,腾出来的另一只手则着急地在随身的小包中摸索着什么……而这时,人群里走出一个中年男子,他什么都没有说,只是默默递给了无措的她一张准备好了的纸巾;紧接着,围观的人群里一个,又一个走向了她。……女孩子眼中的泪慢慢干了,手心里的纸巾从一张变成了一沓。

当女孩子从屋檐下的黑暗里走了出来,重新走进了路灯的光影里,身边的人群里的每一个瞳孔里都折射着路灯同样的明亮。

黑暗总会过去,没有太阳在,路灯在;没有路灯在,人在。蓦然回首,我看见——家家户户的灯,已亮了。

看见4

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不同的是,有的明亮,有的浑浊;有的明明睁着两只大眼,然而在光天化日之下却什么也看不见;有的两眼一抹黑,却偏偏什么都能看得清晰通透。

你呢,你看得见吗?你又是在用一双怎样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

天阴沉沉的,乌云正拼命往下压,压得连多嘴的知了也不敢吱声。空气里弥漫着躁动不安的气息。

一辆蓝色的公共汽车晃晃悠悠地开过来。此时正是下班高峰期,它庞大的身躯在拥挤的车流、人流中艰难地前行着。车上拥挤的人群神态各异,有的眉宇间尽显疲惫、焦灼,有的一手拉紧吊环,一手提着个公文包,表情木然。

又到一站了,一个拄着拐杖,戴着墨镜的老人上车了,他吃力地抓 ……此处隐藏5590个字……00,她才从教室出来;晚上,我已经睡觉了,可她的书房里仍亮着灯;周末的早晨,当我还躺在被窝里不想起来的时候,琅琅的读书声已从她家传了出来。小学六年中,她付出了很多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成绩。真可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呀!

想到这里,我也想到我自己,今年,我也上六年级了,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努力奋斗,攻克难关,抓紧时间,把课本里的知识全部记在脑海里,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铭刻在心中。学得不好的学科,要迎头赶上;学得好的科目,要争取更大的进步。这样,在明年自己六年级升初中的时候,才会取得好的成绩,为母校增光添彩,为父母争气,为自己的小学生涯留下光辉的足迹。

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从思绪中回过神来。我下定决心,从今天开始,一定要努力学习。于是,我飞快地朝教室跑去,开始了新的学习、新的历程、新的奋斗……

看见13

窗外风很大,用力地摇晃着各种植物的枝干,将本就星星点点的日光打得更加稀碎了。

春天似短得可怜,开学的时候已入初夏,空气中处处弥漫着一切难言的急切——短过了头的一学期,永远难以追赶的进度条,眨眼既至的测验……不可扼制的公利心和急于求成都在这个本该流水一样的初夏无声酝酿。

我本以为无人能保持从容,直至我亲眼看见——

那天,刚评讲完一份小测的老师示意拉开窗帘。一时间明亮的日光争先恐后,照得人一时有些恍乎了。被它所吸引,我下意识地看向窗外,风还是毫不留情地吹,即使隔着厚厚的玻璃,我都能感到一种冲动与急躁。不知哪边的窗户开了条小缝,风从一种诡异的角落吹进,竟成了难言的曲调,听得人心意烦乱。这时,我看见了樟树。

樟树无疑是校园里最常见的树种了。

它有着粗砺的树干,却搭配着纤细地叶茎,略矮的身高,却有着巨大的树冠,多年生得常绿木本植物,普及而亲民。硬要说它有什么特点,那被提问的人一定支支吾吾地半天讲不出一个词语。它太普通了,樟树普通得就像一种学子中的你和我。

风愈加猛烈,带着不罢休的恶意,窗外的樟树被吹得左倾右倒,一会儿叶面朝上,显现出一个深绿的大圆球,一会又被翻转过来,便成了浅绿的叶底迎接阳光。它被风吹得狼狈,好像被时间赶着向前的我。

我仔细地看着这样被风摧残着的樟树。似乎发现了自我逻辑的错误——如此暴烈的风并没有叫樟树移动分毫,它就这么站着,任由风拉扯着它碧绿的发顶,却没有丝毫地动摇。似乎站成了一种姿态,一种八风吹不动的姿态,一种处在风暴中心也毫不畏惧的勇气。一种我渴望的从容。

若非我看见。看见樟树的姿态,我又怎能相信这种不惧风雨的从容,还是说我太久没有看见了,任由纷来的课业,零乱的进度闭塞了内心,只会随着巨大的不可抗的波涛风雨而追逐永远那样遥不可及的目标,却丢了我的从容。

感谢樟树,让我看见,看见在浪潮般快速流动的时代时,不可缺的从容。

愿我也能像我所看见的一样,越过纷杂的风,找到自己樟树一样的从容。

看见14

母亲是一部震撼心灵的的巨著,用灵魂去阅读,才能读懂母亲的感情。

从小到大,父亲因为工作繁忙,所以基本上都是母亲带我玩,管我的学习。但每次写作文,我都会避开母亲的故事,这是因为母亲对我从来都只有严厉的看管与施压,我几乎没有从她身上感受到爱。

可不是吗?母亲从来都不会赞扬我优秀的表现,只会让我更加努力,给我施压;母亲从来不会说我作业上了优秀榜而给我买这儿买那儿,只会将我肖近朱做作比较。我有时甚至在想我是不是她亲生的。就是那个整天坐在电脑前工作的父亲也比她强上不知多少倍。

这天上网课时,她又来约束我了。看到我歪倒在桌子上,她神色严厉地说:“上网课没个样子,给我坐端正!”我不屑地说道:“切,要求真多。”没2分钟,她又说:“把腿放好,别放在椅子上。”我积累已久的情绪,终于爆发了。我一脚踹开椅子,站了起来,冲她吼了起来:“这是我在学习,又不是你在学习,你整天在我边上叭叭叭,我很烦你知不知道?”经过一段发泄,我才拉回椅子继续上课,而母亲却默不作声。

可是心情已经被搅得十分不愉悦,无心上课。我瞟了她一眼,顿时有些后悔自己一怒之下说出的话。她为了陪我上网课,所以在我房间里放了一张桌子,这张桌子是我小时候吃饭用的,只有巴掌点大,放下了一张电脑后就再也放不下其他东西。她坐的那张小凳子矮的可怜,她坐在上面,后背便像个老年人一样躬了下去。她做题用的练习本放在电脑键盘上,每写一笔,电脑上就凹下去几个键。

我的视线向上扫去,定睛看清了电脑上的内容,这不就是我上次写出的低分作文吗?她正把我的作文打成word文档,只见她的手在键盘上飞速地敲着,一个字接一个字。她就这样用手打着字,好带我上完课后来修改作文。而她打着字的手上,有些汗珠,但她并没有发现这些汗珠的存在,只是任其流下。

这时我感觉心暖暖的,那一股气也不知去向了。母亲的严厉只是想让我变得更优秀,只是希望我有更好的前途,只是……

有一种爱,叫严厉,叫默默付出,叫关心。这种爱便是母爱,只有用心观察,你才能发现她对你的爱。这种爱,你看见了吗?

看见15

初冬,刺骨的凉风挟着庭院中枯黄而毫无生机的树叶,卷进家门口,为冬天新添了继续凄凉与萧瑟。清朗的月光柔柔地渲染着一方深紫的天空。卧室里的茶香与墨韵交织成迷人的旋律。我从书本中看到的,岂能一言道尽?

谦谦君子,温文如玉;窈窕淑女,悠悠其心。《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关雎》、《君子于役》、《子衿》等更是流传千古的绝唱。《子衿》中闺阁少女对心上人的呼唤令人常难忘怀。心上人衣领颜色草一样的青葱,令我常常牵挂在心;心上人衣带颜色草一样嫩绿,令我常常思念在怀。纵我因故无法见你,可你又为何断无音信?人在城楼上,心系君身殇!一天不见君,好像三月那样长。少女思春的心思,似嗔似怨的娇怯,在古人活灵活现的语言中,无比生动地再现着。

读《诗经》,我看见了思念。

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杀伐不断,烽火连天。遥忆当年年少时,我也曾鲜衣怒马,飒爽英姿,挥剑杀敌,保卫家国,无比快意,“起义抗金,血洗国耻,收复失地。”如今却只能酒醉后抽出宝剑细看,梦中醒来营房响亮而激励人心的号角响成一片。看着奔驰如的卢一样飞快的烈马,弓箭射出,弓弦犹如惊雷一般的炸响。替皇主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也立下生前死后都将被人传响的勋名,但是我已“可怜白发生”,无法为自己牵挂一生的祖国继续效命。

读辛弃疾,我看到了担当。

邪箫声远,呜咽如泣,红消香断,无人怜惜。潇湘妃子的泪,与“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与漫天飞舞的落花一同葬入那个“春红谢了太匆匆”的季节。黛玉一界“闺阁女儿”尚能“惜春暮,手把荷锄出绣帘。”葬于这落花缤纷,可的却是无人问津的痛与伤怀。我已隐约看见,大观园的魄落与贾府的失落是冥冥中注定的天意,是不可翻盘的结局!但黛玉柔而不弱,坚而不刚的性格却令我钦佩。

读《红楼梦》,我看见了柔情。

寒风咋起,吹落所剩无几的黄叶,伴随着呼啸的黄沙,吹散了眼前支离破碎的画面,但我仍能看见,那千万年岁月的沉淀。

《看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十堰语文网 www.shiyan8.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