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作文(汇编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端午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的作文1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妈妈。所以每年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许多粽子。我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然后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后,就可以吃了!虽然我妈妈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香得使你只要一闻到味,就会挑起你的食欲;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我每当吃粽子时,总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说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妈妈包粽子有什么“秘决”,每次包的粽子总是香喷喷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馋诞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当然也少不了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得就是赛龙舟的情形,几十个水手都手拿着桨,用尽全身的用手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势气高昂,用力地敲着有规律的鼓点儿。“加油,加油!”,场边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地加油声、呐喊声、助威声,使水手们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多么壮观、激烈,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是端午节传统的象征。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端午的作文2风在这浸染了青绿的时光里,镌刻了温柔与轻缓。洁白的云亦鹿亦马,载着它,轻柔缓慢了时光。
一
氤氲的热气,混着粽叶独有的清香,在空气中沉沉浮浮。碧绿的风,穿过枝摇叶蔓,勾起与端午节的惬意邂逅。透着光的糯米,折射层层叠叠的淡橙光晕,化作一抹闲适,徜徉于世界之中。糯粽晶莹,宛如依偎在烟波湖面的出水白莲,轻咬一口,一股蜜意便滑进心底。
门口伫立的青青艾草,无声无息,却处处引人注意。它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香气,没有世人所爱的馥郁甜腻,却能让人一闻清心。它总是能让人想起深山中的清冷幽寂,想起湿地前的潺潺小溪。川流不息,独自美丽。且看那升腾的香气沉浮跌宕,就如生命在山野中疯跑一样。它有一种魔力,点缀岁月,惊艳时际。
二
枣沙藏着甜蜜,粽叶裹着清气,香囊中有缱绻,艾草也沁人心脾。在这深深浅浅的思绪涟漪中,我又一次,想起了你。
梦越紫陌,我看到了你,名叫屈原的高傲诗人。余晖如血,落日遮掩。汨罗江水汹涌澎湃,水击礁石,震出雾一般的碎片。岸上那个瘦削的身影在风中显得孤独又悲凉。狂风怒号,吹得你青襟乱舞。那里面,倔强又牵念,无奈又深情。
世人笑你痴了傻了,说你叛了离了。而你,在那斑斑驳驳稀稀疏疏点点滴滴中,也看透了,也明白了。接受了举世皆浊、众人皆醉,但你还有心气,因为你是清的,你是醒的。你的侠骨之风,化作婉转柔情的楚辞,化作粽叶艾草的清香。蓦然回首,交织在淡蓝间的些许怅惘,早已化作一抹霞光。
三
六月的风带着清甜,仿佛喝醉了,开启那个迷幻的仲夏夜之梦。端午的底色,是浪漫的,温润如玉,似精雕细琢。那些缥缈的传说,那些自带的习俗,都为丹青勾勒的悠悠端午,笼上一层簌簌抖动的水帘。端午不像中秋,早已褪去热情;也不似清明,夹杂几丝料峭。它是轻熟的云蒸霞蔚,又是飞奔骏马带来的凉风习习,就是刚刚好的,刚好惹人爱的。你为这个世界抹上茵茵青绿,同时附带着的,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甘冽。
五月初五,我们重逢。尘世萧萧,你依不变。尽管我知道定会与你再见,但此时的每一瞬,同样值得回味。心中的千丝万缕,化作一股暖流,倾泻到那笨拙的笔尖,我用晦涩的语言,与你招呼。
端午的作文3还沉浸在郭沫若先生笔下屈原内心不屈的呐喊中,端午节的独有加餐——一角小粽就送到了我的桌上。仔细捏住线头,轻轻一抽,蜷缩在一起的粽叶就散了开来,如一朵荷花躺在桌面上轻轻绽开,露出里面雪白的糯米,正如那句“小荷才露尖尖角”一般。
入口之后,糯米仍是那熟悉的粘糯与香甜,轻轻咬下,藏在其中的清甜尽数释放,充斥了整个口腔。伴着唇齿间残留的香气,在寻找周围有没有同学不吃粽子的我发现粽叶上还有一粒米,这让我如何能忍,立即凑近粽叶,不过先尝到的不是那粒米的味道,而是粽叶与之又涩又利的手感甚不相称的清味。
清,洁净也。不禁又想起了屈原先生。你开始觉得,清者常清,又有谁相信那些阿谀小人的言语?可是,你错了。仅仅一个张仪与郑袖,就能让楚怀王蒙蔽了双眼,与齐断交,与秦交好。你又觉得,清者自清,虽然宫廷中人陷害自己,但周围与自己共同生活的人总该信你。可是,你又错了。仅仅一个靳尚,就能让群众百姓觉得自己疯了。在荒诞的招魂声中,你走了,离开了这可笑的地方。那浩浩荡荡的洞庭湖,也被搅浑了。你还觉得,清者终清,在东皇太一庙中,终于遇见一个看似知心的郑詹尹,可是,你再次错了。他,只不过是与那南后一伙,受人操纵的土偶木梗而已。最后,在秦军攻破郢都的硝烟中,你终于发现,清者难清。纵使自己多么高洁,在这浊世之中又有何用?纵使心中无形的长剑多么锋利,难道就能劈开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吗?与抽刀断水又有何区别?纵使你这黑暗中的光明多么耀眼,又能将这阴惨的黑暗照亮多久、多宽呢?你彻底绝望了。在五月五日,在周围浑水一片中,你这潭清澈终是撑不住了,你,屈原先生,终是去了。
可清者真的难清吗?经过时光的洗涤,那些污浊被冲去了,留在竹简上的,只有你们这些清者闪耀着光辉,而正是你们留下的精神,如粽叶一般包裹着我们,保护着我们,才能让我们如糯米一般晶莹,清香。
端午的作文4梦回昨日,五千多年前的农历五月初五,屈原为国苦生忧愁,正处悲痛欲绝之际,抱石自尽于波涛滚滚汨罗江。人们苦寻屈原遗体未果,恐鱼儿食之,投绿粽,划木舟赶鱼,门前挂艾叶纪念。
“后来也便有了端午……” ……此处隐藏6622个字……卉,偶尔会有雉鸡野兔出没。最为神秘的,是在山峰有一隐蔽的山洞。据说里面有水,小的时候只去过一次,胆小没敢进去,因此至今在我的心里仍保持着它的神秘。
因为神秘,所以向往。想着再去登一次山,感受登高临风的心旷神怡。
今又端午,儿女虽然都不在身边,母亲还是包了一大锅的粽子,托人送到儿女手里,那是殷殷的母子情。
剥一颗香甜的粽子,吟一首屈大夫的《离骚》,持一腔亘古弥香的古韵情怀,且酒且歌!
端午的作文13蛋糕店的橱窗上早已贴满了粽子的海报,拿青翠欲滴的粽叶与乳白的糯米相配,不禁让我又想起了您。姥姥您在那过得还好吗?我很想您。
每年的端午,姥姥是家里的一大忙人,她提前好几个星期就开始准备需要用的粽叶、糯米等一系列食材了,在前两个星期时,她就会一个一个地打给他的儿女们“孩子,记得回来吃粽子啊,带上乖乖们一起回来!”每当我与姥姥通话时,都要撒一顿娇,央求姥姥给我做好多的草灰粽。每当这时,姥姥的笑声都会透过电话传到我心里“好、好、我一定给我的乖乖做最爱的草灰粽!”现在想起的我是多么怀念姥姥的笑声啊。
坐在车上,便能远远的看见姥姥家的烟炊冒着缕缕炊烟,在空气中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清香,是姥姥的粽子!我欣喜地想着。车子愈开愈近,狗吠声也越来越清晰,亲戚们在一起谈话的笑声也听得越来越清楚,香味越来越浓了。近了,近了,马上能看见姥姥了!
“吱”,车子还未停稳,我便一个健步冲向姥姥的厨房。“姥姥”我高兴地喊着,一把抱住姥姥瘦小的身体。“唉!唉!我的小乖乖回来了!快让姥姥看看!”姥姥眯着眼,仔细地看着手。那粗糙的手不停地抚摸着我的手,虽那粗糙的手划痛了我的手背,但那掌心的温暖让我感到幸福与甜蜜。“我的小馋猫终于回来看看姥姥了。”她欣慰地点了点头。“那不是学习任务重嘛,一直没时间回来,等我中考完后,我一定天天腻在您这,天天吃您的灰草粽子!”姥姥一听,竟大笑了起来,“好哦,你这个小馋猫!”
吃饭时,姥姥不停地在说着,让姐姐赶紧生个小宝宝,让哥哥赶紧结婚,让舅舅赶紧买车,别再让姥姥等了。我们一家都在笑姥姥估计等得太久了,亲自说起了家里大事,可谁都没有将姥姥的话放在心上。
一个星期以后,姥姥走了。一向勤快的她抛下了许多未完成的事就离开了人间。我们赶回了老家,母亲用未用完的材料,再次包起了粽子,一滴一滴地砸在了那一只只精巧的粽子上,大哥与舅舅在阳台上抽着烟。在江南这个烟雾弥漫的小城市中,走了一位慈祥的老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年轻的女子撑着一把油纸伞在河边,回首淡淡笑与朦胧的烟雨渐渐混在一起,成了江边最美的回忆。
姥姥,今年的端午又要到来了,你在那边过得还好吗?我很想你。
端午的作文14朦胧中记得,有这样一些画面——一群人在湖上比赛划舟;人们身上带着个散发清香的荷包。同样吃着清香可口的粽子……
小时候的我很喜欢过各种各样的节日,因为过节时热闹而又开心。春节时妈妈给我穿新衣新鞋,还可以吃饺子收压岁钱;元宵节时可以吃汤圆……而在端午节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粽子还可以获得一个香香的荷包…。端午节可以说是继春节之后我最喜欢的节日了。
曾多次听奶奶给我讲端午节的由来,奶奶说在战国时啊有一个楚国诗人,叫屈原。屈原他忠事于当时的楚怀王,但是却屡遭排挤、欺侮。等到了楚怀王死后,这个屈原又因为顷襄王听信别人的谗言,从而把屈原流放了,屈原呢很气愤,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当时的百姓们听说了这事后马上划船捞救但一直捞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后来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成为了现在的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好像每次我都听得津津有味呢。
当端午节这天,父母会领我出去玩。那天是去爬山,远远望去山好高,连绵起伏着,像一条刚刚崛起的龙,又像刚刚从睡梦中悠悠醒来般。一点左右我们爬上了山峰,低头看,一切都变得好渺小;晚上回到家就会吃上奶奶包的充满爱的美味的粽子,还可以观看电视中的划龙舟比赛,其乐融融啊;每每这天时间好像长了翅膀飞快的前进着,不给我留一点享受的时间。但是有一点我想我必须记住那就是这是以前的端午节,而不是现在。有人肯定会奇怪吧,端午节还分现在以前吗。嗯,端午节虽不分现在以前,但现在和以前明显不一样了。现在远不如从前的盛大了隆重了。现在只是按例放假两天,兴起时或买或包些粽子吃罢了。
像端午节这样的还有,例如:春节已不热闹、国庆的阅兵仪式在去也没来到…。。是的,我想这些年,科技更加发达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着提高,但在提高的同时也有一些东西渐渐被人们淡漠了,甚至遗忘,成为美好的回忆。
又是一个端午节,它勾起了我的无限美好回忆。吃着平淡的粽子,望着买来的荷包,轻嗅着荷包所发散出来幽香,微笑着。
端午的作文15我的童年是在那一叶窄窄的龙舟上度过的。
春天刚过,端午就来了,徐徐清风漫过山林,翠绿的树木在风的应和下翩翩起舞,家家户户,艾叶已挂上门头,它们像忠实的使者祝愿一年内少生灾病,风调雨顺。
天刚破晓,风声、水声、欢笑声在不大的村庄里荡漾开来,端午,就这样成了我童年生活最大的慰藉。
锣鼓喧天龙舟竞发
五彩绸缎在水面自由地漂荡。上游传来了一阵锣鼓声,岸旁小憩的野鸭赶忙飞离了地面,不住地扑扇,我和那群野孩子的双眼直勾勾地盯着远方,只见百余位光着膀子大汉驾着五艘龙舟驶来,那激起的白浪,摇曳的身姿的活像五条真龙贴着水面腾飞。
我们也不曾闲着,用黝黑的报纸揉成了一个所谓的龙头,粘在了一条小木船的前方,与周围那些五彩斑斓。船身修长的龙舟相比,立身就显得单薄了许多。我们自顾自地拍打着手里的木浆,溅飞的水花浸湿了我们的衣衫,但那船却纹丝未动。我们看着彼此,爽朗的笑声响彻天空……
糯米飘香粽子登场
千百年来,粽子已成了端午不可获缺的一部分。清晨,奶奶带着几位妇女上山摘树叶,大山中,棕榈叶甚是稀缺,她只得用一些宽厚的树叶加以代替。
刚起床,糯米的香味已占满了家中的所有地方,村子里的娴慧的女人都聚焦在家门口,准备着大量的粽子以备全村人享用,看看奶奶那娴熟的手法,一片树叶放在手心,用勺子舀取适量的粽米,加以鲜红的大枣点缀其中,她翻新着手中的粽叶,最后用红带子扎紧收尾。
亲口品尝着糯粽,一股说不出的甜涌上心头,那是端午的味道,爱的味道。
雄黄一口思乡情肠
到现在我仍记得那口雄黄,酒的辣意,百草的苦涩从口中涌入鼻腔,我急忙拿起身边的水,匆匆下肚,想立刻冲淡那独特的味道。
现在闻闻当年那蘸过雄黄的手指,那气味似乎仍萦绕在指尖,来到大城市以后,龙舟竞发的场面只能在电视上见到,所食的粽子也早已变成了超市买回机器货,那口醇美的雄黄也许久未再次闻过,但有一样东西未变,端午的情怀未变。
每到端午,看到电视上的龙舟,我总会想起当年的端午,那锣鼓喧天的家乡,那睦邻和善的村民和那天真烂漫的童年,在龙舟上的度过的童年。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十堰语文网 www.shiyan8.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