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 作文

端午节的作文

时间:2024-12-31 16:35:23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精选12篇)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精选12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端午节的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篇1

最近不知道怎的,不知是谁惹了老天生气,弄得它总是愁眉苦脸的,使人的心情也有些低落,但奶奶总是对我说:“有可能太阳公公去串门了,因为过不久不就是端午节了吗?”

早上,天蒙蒙亮,我用模糊的眼睛,但又很清晰的看到,一道光芒。这光芒很柔和,金黄金黄的,晒上去有点儿热。不会是……对了,太阳公公终于回来了,露出了美丽的笑容。呵呵,快一个星期没见到太阳公公,都显得有点陌生了。我兴奋地从床上跳下来,哼了哼歌儿,做这事做那事的,没一分钟的功夫,我一连就干了几件事,我真高兴啊!吃完早饭,我依旧骑着自行车,把雨衣放在了桌子上,走在学校的路上,享受着温和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脚下的自行车一上一下地踩着,但我坐上去,就如同我坐上了云彩,轻飘飘地,很快,就来到了学校了!

我们第三节是音乐课,老师正教着《一把雨伞圆溜溜》的歌,又轻快又诙谐,我们都沐浴着阳光,唱着这歌,可止是舒服啊!我是坐在靠近窗户的那边,那就更very wonderful了!突然,我的头上好像有一滴东西,凉凉的,我还觉得我真的是唱歌唱得如情如境呢,就没去理会它,可紧接着我的头上好像又多了几滴,我用手摸了摸,啊!水!望望窗外,天气已经有些黑沉沉了,大团的乌云飞快地跑上了天空,乌云蔽日。“太阳公公,你可别走呀,我们现在不都挺高兴的吗?你快来啊!”我们班有同学嚷嚷着。过了不久,一道闪电划过天空,“隆隆隆。”下课铃声响起了,同学们都垂头丧气地背上书包,离开了教室。

雨越来越大了,大得像是老天爷纽开了无数个水龙头。下了楼梯,刚跟同学们一起讨论了一会了,我脑子里转过了一个念头:“我早上看着天气挺好的,好像就把雨衣落在了家里一吧,要是真没带的话,我企不就成了一只落汤鸡了嘛!”我赶快搜索书包,一看,我吓呆了,确实如此啊!只见同学们个个不是撑开了雨伞,就是穿上了雨衣,真渴望每个人的雨具都是我的啊!

在我心急如焚的时候,一双手打着我的肩膀,轻声对我说:“欢欢,我的雨衣借你吧!反正我还有带雨伞,快拿去吧!”我开始还很不好意思呢,但想了想还是接受了。她是小梓,是我最要好的同学,她撑开蓝色的雨伞,先送我到停车场……

小小的雨伞下,我们靠得越来越近,啊!我不由得想起了老师刚刚教我们的歌曲《一把雨伞圆溜溜》,这圆溜溜的雨伞和这其实我穿上还不是很合身的雨衣,对我来说,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篇2

很快,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这免不了要勾起我童年的回忆。

大概是四岁时吧,那时候家乡的河还能划船的。当我远远地听见锣鼓震天、呼喊撼地时,好奇的我便硬是拉着家里的阿姨出门看热闹去。作为保姆的阿姨总是很慈祥,我也把她看作自己的亲人,她便拖着我的小手,颤颤巍巍地往长堤那边走去。刚好,河上五彩缤纷的龙舟正威严地列成一排,气势汹汹地准备捕捉那一声令下。

发令枪响后,箭在弦上的龙舟真如一条条迅猛如雷的水龙,在水上飞窜。而船上的那些“驭龙者”更是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特别是船两头正奋力击鼓的鼓手,划舟人的斗志似乎随着那一下一下的如雷鼓声而不断激涨。

这一幕真让少见世俗的我看得如痴如醉,家乡竟有如此激动人心的场面!而阿姨在旁一直紧紧地攥着我的手,和蔼地笑着。继而我又跑去一睹那些拔得头筹的选手们。每条船上的人都湿了,而在我这稚嫩的眼中,冠军不过是更加湿透了的人们。

兴高采烈的我又挽着阿姨的手回到家中。午饭时间到了,阿姨端出两只冒着热气的翠绿的三角体,又手把手地叫我褪去它表面的大片叶子。阿姨微笑着说,这些用荷叶包着香米的三角体就叫粽子,我还惊喜地发现米饭里面还有内涵丰富的肉馅。它们都是阿姨从乡下带来的,大家都会在划龙舟时吃粽子。我似懂非懂地捧着这喷着荷香的饭团,用力地咬下了一块。望着阿姨仁慈的笑容,我只感到口中无比的亲切与温馨。

阿姨在我上小学以后便回乡下颐养天年了,但是我们家还是经常在端午节去探望她时带回几只粽子,来重温旧日的快乐与节日的喜悦。只是这几年来给我带来的是遗憾,端午节被韩国人注册了,家乡的的河脏得不能再划龙舟了,阿姨寿终正寝了。然而,端午节被外国人注册了,我们还能吃粽子;这条脏河总有变清的那一天,我们还能在水上划龙舟;但是最让我伤感的是,我永远不能再牵着阿姨的手在长堤看比赛了。

我爱家乡的端午节,但是我更想念的是那永远不再回来的童年和阿姨。端午杂思,思忆至此,足矣。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篇3

中国有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其中,对学生党而言,最特殊的便是端午节。

高考,在端午节前;中考,在端午节后;期末考试也离它不远。比如今年,连英语四六级考试都在端午假期的第一天。本该好好享受这假期,学生党却终究是逃不出命运的魔爪。

其实我有一个问题: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伟人不计其数,为何单单纪念屈原?为什么不能多纪念些伟人?托他们的福我们还可以多放几次假,这大恩大德绝对永记心间,一生难忘……

上网查了查资料,结果却是出我意料: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日子。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江自尽,后来人们亦称端午节作为屈原的纪念日,除此之外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不是吧……”有那么一瞬间,我感觉自己人生观倒塌了,毕竟从小到大,我一直以为这是为了纪念屈原而“量身定制”的……而近代的史学家还不断指出了这一说法的错误,因为早在屈原以前,端午节已经存在。综览汉魏文献资料可发现,汉王朝四百余年的历史充满浪漫、激情,保留了南楚的文化,而被誉满天下的屈原在汉魏前期的端午节却没有留下只言片语记载。

那么,端午节到底有何而来?古老节日向来是传承古老文化的载体,古老节日的由来与古老文化有着密切相关。上古时代人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将黄道和赤道附近分为“二十八星宿”,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行星象,即苍龙七宿。它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四时周期相一致,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高悬于正南中天,处在“正中”之位,喻事物处最盛状态,乃大吉大利之天象。而“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这让我不得不佩服古人取名字的能力,当然这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端午节怎能少了吃粽子?轻轻剥开它“绿色外衣”,露出了里面的糯米,接着,我像挖宝藏似的,一会儿吃到块肉,一会儿是豌豆,一会儿是我不喜欢的蛋黄……一连吃了两三个以后,我才终于放下了筷子,意犹 ……此处隐藏4522个字……;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篇10

窗外是雾朦朦的天空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屋里是冒着白色的蒸汽,热气腾腾的炉灶。锅中的水咕噜咕噜的上下翻腾着,因放了粽子,锅里的水被染成了带了点青的暗黄色。独属于粽叶的清香飘进客厅,仔细一闻,里面还夹杂了一点浓厚的肉香。电视里正播放着某地赛龙舟的视频。河岸边群众们的呐喊声,有节奏的鼓点声,充满力量的号子声从电视里传来,仿佛也将我带到了岸边,也在观看着令人热血沸腾的龙舟赛。

“粽子好啦!”爸爸端着三个煮好的粽子从厨房里走了出来。我快步跑上前拿起一个一个粽子就开始剥,却被烫的惊叫了一声,险些把粽子摔在地上。我一边呼呼地吹着气,一边解开了裹在粽子表面的棉线,打开深绿色的粽叶,露出了里面琥珀色的糯米和糖色的肉块。用筷子夹起一块,还拉出了黄色的细丝。远闻是粽叶的清香,要到嘴巴里时肉香会越来越浓郁,像是有人用了一把无形的小钩子,钩住了你的鼻子,牵着你向香味的源头引,是那么的诱人。入口,糯米软糯的口感令人惊喜。咬一口,吃到肉了!草本植物的清香混合着糯米的香甜还夹杂着诱人的肉味,奇妙的味道充满了口腔,恨不得整个人都为之神魂颠倒。不过,好像还少了点什么?

是什么呢?

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婆婆都会早早地出门买糯米,红豆和麻椒。然后回家淘米,再用淘米书把玉米叶给清洗干净。原来灰扑扑的叶子在清洗后变得绿油油的。再依次倒入适量糯米,红豆,麻椒等各种调味料后,粽子馅就做好了。这时候我会搬个小板凳坐在婆婆身边,给婆婆递粽叶。随后就如着了迷一般地看着婆婆的手指灵活翻飞,做好了一个又一个粽子。只见婆婆手外腕一扭,手指一动,转眼间粽叶就被转成了一个倒三角锥形,再在三角锥形里塞满拌好的粽子馅,婆婆的手又将粽叶折了几折,绕了几圈线,粽子就做好了。小时候觉得婆婆好厉害,就像会魔法一样,感觉婆婆只是手指动了几动,粽子就做好了,可我自己却怎么也学不会。婆婆还会给我讲她小时候看大人包粽子的故事,我一边听着一边看着婆婆手指间的动作……今年婆婆搬到小姨家去住了,所以我没吃到婆婆包的粽子。

我知道少了什么了:

少了婆婆的味道。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篇11

又到端午,粽子再次成为热销商品。在一些地方,以鲍鱼、鱼翅等为馅料,搭配名茶名酒的“天价粽子”,又出现在商场。

有媒体报道称,今年,上海等地出现的类似豪华月饼的天价粽子,价格最高的一款粽子礼盒标价3398元,礼盒内除了有用鲍鱼、海参等材料制作的10只粽子,还附加了金蛋、金锤等贵重礼品。

过端午、吃粽子,这是几千年来的传统风俗。粽子制作和配料十分简单,有糯米和粽叶即可,每只粽子的成本最多不过一两块钱。然而,随着天价粽子的出现,人们不禁要问:这样的粽子,卖的究竟是啥?

作为一种消费性商品,粽子的价格由市场形成。商家为追求利润,在配料、口味等方面打一些求新、求异的“牌”,也不难理解。但是,追逐利润,也不是没有约束;确定价格,同样有法律规范。我国《价格法》第七条就明确规定:“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我们很想知道,摆在零售市场上的天价粽子,其成本与售价差额有多大?在过度包装与搭售之下,粽子到底是“主角”还是“配角”?这样的高价是怎样确定的?价格欺诈的成分又有多少?

天价粽子如果涉嫌欺诈,应该受到有关部门查处;天价粽子产生的原因,更值得我们探究。说到底,天价粽子根本不是普通工薪阶层能够消费得起的,实际上是瞄准个别人群的“特殊”商品。生产者肯定有所企图,功利性不言而喻。

不只是粽子,近年来,包括月饼在内的一些传统节日食品,有向奢侈化发展的倾向。高昂的价格之下,这些传统食品的功能异化,成了炫耀、送礼的载体,陷入“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的怪圈。这不仅是对淳朴民风的误导,也是对社会公德的挑战,需要引起重视。

事实上,天价粽子做得再好,老百姓也不买账。“看的多,买的少”、“礼盒价格太高,销售情况不好”,这是多数卖家的反映。现实面前,有关企业应该摒弃华而不实的噱头,回归粽子的本来面目,生产出质量上乘、价格合理的美味食品。只有这样,企业才有生路,百姓才肯买账。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 篇12

芭蕉绿了,樱桃红了,岁月如梭,眨眼之间又到了粽子飘香时。望着漫天星辰的夜空,我怀念起故乡的端午节来。

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xx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有很多古老的习俗和传说,而每个习俗又都是那么的温馨,那么的让人回味。真正让我刻骨铭心的是“纪念楚国的大夫屈原”这个故事。据说那时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都划出自家的小船捞救,一直划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尸体。当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场面甚是壮观。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原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后来也就逐渐演变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喂鱼。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赛、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故乡的端午节那天,每家每户一大清早是要插艾叶的。艾叶是一种普通植物,生长在野外的田间地头,不需要呵护,却长得郁郁葱葱,蓬蓬勃勃,很容易让人想起夏日里疯长的秋菊。趁着太阳还没有升起,人们就把前一天傍晚采回来的的艾叶插在门头,挂在窗口。且不说可以去瘟辟邪,仅那沁沁润肺的馨香,就像是穿越田野的乡风,让老人孩子们都心生欢喜,正在恋爱的年轻人更是陶醉其中,倚在窗下舍不得离去。

我记得小时候在家乡,包粽子一般在端午节前两天就开始包了。每年端午前,河岸两边到处都是背着小筐采摘粽子叶的人。那个季节的河岸边,绿树成荫,青翠欲滴,风情万千,采粽叶的人们边是劳动了也是欣赏了大自然的美景。采回的粽子叶,要先在锅里煮,然后放在水里泡,最后一片一片洗干净。在洗粽子叶的同时,外婆也已经将糯米和红豆泡好。泡好的米放在一个大盆子里,盆子旁边摆好一个木材质的靠背椅,从椅背上垂下捆绑好的草来,以便能挂住包好的粽子。

外婆喜爱端午节,大概是因为总能在这时候大显身手吧。每每看见外婆包粽子我都是迫不及待的,趴在一旁观赏一下午,看外婆的皱纹里都要溢出蜜,来偶尔还偷偷抓几颗蜜枣塞进嘴里,乐得鼓起腮帮子使劲儿地嚼,不知有多甜!

故乡的端午节,就是这样浸透着浓浓的乡情、亲情。如今又是一年端午节,我又想起家乡的艾叶,想起了外婆包的粽子。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精选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十堰语文网 www.shiyan8.com 版权所有